1.阴阳对立:阴阳对立就是分清界限区分其形质的表现。阴阳生而天地立,阴阳形质经纬分明、判然有别。“天尊地卑,乾坤定矣。卑高以陈,贵贱位矣。动静有常,刚柔断矣。方以类聚,物以群分,吉凶生矣。”(《周易·系辞》),知晓阴阳对立原则,就能认识事物对立的两面,细心区别并了解其不同特征,以期获得不同的功效和结果。如判别了恶,就知道何为之善;善恶分明,就知晓如何去损益。洞察了盛衰之机,就能做好进退之举。所谓居安思危,就是察觉阴阳对立存在,而采取的智谋通变的处事谋略。
2.阴阳依存:阴阳学说认为万物变化靠的是阴阳更迭推动,两者不可缺或。阴阳形质判然有别、水火不容,然而它们并非孤立对峙。各自孤立,互为对峙就没有变化,就是一片死寂的世界。所以《周易·说卦传》说:“水火相逮,雷风不相悖,山泽通气,然后能变化既成万物也。”又说“男女媾精,万物化醇”。概要地说,万物、生命存在于阴阳依存的平衡关系中,一旦阴阳失衡,生命就会出现病态,如果阴阳离决,生命也就终止了。被尚秉和认为《周易》的精髓,也就是阴阳和谐依存的道理:阳遇阴则通,阳临阳则受阻。阳遇阴就是事物具备两方面性质,就是“二”,是“二”就可以生“三”,就可以生万物。而阳临阳或阴遇阴依然是一种物质或一种性质,不分彼此也就无从变化演育。
3.阴阳消长:阴阳的对立、依存不是静态的,而是处于活动变化状态之中,在此消彼长、此进彼退的动态平衡中。阴阳消长的根源在于其不居的属性: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,就有日月升沉、春秋更替、花开花谢的变幻景观;由于光阴飞逝、岁月无情,才有生老病死、喜怒哀乐的人间故事。阴阳消长的目的是阴阳平衡。
标签: